新聞內容

藍山:農業社會化服務享“補貼大餐” 早稻生產“緊鑼密鼓”掀高潮

紅網時刻3月29日訊(通訊員 寧志球 彭娜)春分時節,農事繁忙。日前,藍山縣舜藍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水稻集中育秧大棚里,智能化育秧機械設備在工人師傅們熟練操作下奏起歡快的樂章,寬敞的大棚里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集中育秧中心建成投產后,育秧不再靠天幫忙了!”正在現場指揮調度的公司負責人陳昌軍自豪地向筆者介紹。公司所屬的牛角農機專業合作社投資200余萬元、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剛投入生產,單批供苗可以達到1000畝以上,服務大田能力在2000畝以上。“機育秧可減少種子用量30%左右,縮短成熟期5-8天,提高糧食產量10%-15%,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談到工廠化育秧的優勢,他臉上滿滿的自信。時下,早稻春種春插進入關鍵期。藍山縣把早稻集中育秧作為促進糧食生產穩面增產的重要舉措,針對水稻生產機械化育、插秧短板,從四大環節整合財政資金給予補貼補助,形成強農惠農“大餐”,助推早稻生產快速有序推進。夯實機械化育秧基礎。對建設機械化育秧設施給予補貼,全縣新建(改擴建)年服務大田能力2000畝以上的工廠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建設資金由縣財政統籌資金補貼,基本硬件設施按照經農機補貼后的造價,分3年按50%、30%、20%的比例給予補貼,對主體新建集中育秧大棚的,按實際造價給予50%補貼。對機插(拋)秧育秧方式集中育秧主體給予補貼,按照拋插大田100元/畝標準給予補助,其他自主開展拋秧、機插(拋)秧早稻集中育秧主體,按照拋插大田面積給予80元/畝補助。推動農機化作業。對早稻生產實行機插(拋)秧的分別給予60元/畝、100元/畝作業補貼。“輸血強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對本年度前20臺購置插(拋)秧機用于早稻生產的,給予20%累加補貼,每臺配套購買插(拋)秧硬盤2萬張以內,補貼1元/張。農業社會化服務“補貼大餐”,助力早稻育秧機械化走上“快車道”。藍山縣舜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位于所城鎮舜巖村的水稻集中育秧中心,連日來,同樣繁忙熱鬧,育秧流水線上,裝肥料谷種的、放置秧盤的、搬運碼堆成品盤的“打工農機人”,正不間斷地高效作業。公司總經理陳學高剛接到幾個秧苗訂單電話,便馬上趕到現場調度育秧作業。“機育秧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可以有效搶農時,加快春種春插速度,倒春寒來襲時,還能確保不死兜不爛秧,減少損失!”他成竹在胸地對筆者說。公司計劃種植早稻2000余畝,所有生產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育秧工廠將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除育秧苗自種外,還將供應附近村鎮糧農5萬個秧盤以上,代種代收早稻1000畝以上。公司旗下的順源農機專業合作社,今年準備創建“省級現代農機合作社示范社”,不斷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搶農時,加快早稻育插秧進度。縣農業農村部門因勢利導,強化農機農藝融合,加強農技指導,以培育壯大種糧大戶,加快土地流轉和培育省級農事服務中心為抓手,支持引導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采取農業技術培訓、農業機械化作業示范推廣、加快智慧智能農機化建設、托管代管作業和秧苗訂單服務等多種形式和舉措,全縣早稻生產掀起新高潮。截至目前,全縣興建(改擴建)工廠化水稻集中育秧中心、支持培育自主集中育秧主體10余處,育秧生產流水線10條,育秧大棚1.5萬余平方米,單批供苗能力達到2萬畝以上,服務大田能力4萬畝以上。全縣計劃栽插早稻12.3萬畝,拋秧、機插(拋)集中育秧已落實面積9.5萬畝。全縣130余臺插(拋)秧機械,正集結待發,機插率預計將比上年同期增長2%以上。